中经频道网
您的位置:主页 > 公益 > 文章正文

光明捷胜益起行:2025公益FOLLOW ME研学活动第二期闭营

“汇聚公益星火,照亮成长之路”
光明捷胜益起行:2025公益FOLLOW ME研学活动第二期闭营
 
中经频道网8月9日讯(易全、肖佳虹、李莹报道)光明捷胜益起行——2025公益FOLLOW ME青少年研学活动第二期闭营仪式,昨天下午在汕尾市城区捷胜镇举行。致公党汕尾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耿文,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党委书记黄德枝,深圳市驻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工作队代表邓永才、李坚坚,深圳市汕尾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弘建业(深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正,汕尾市城区捷胜中学校长林君立,广东省非遗项目捷胜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研究员周贵彤,深圳市慈善会副秘书长董昕,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副秘书长许晓君,深圳市慈善行业联合党委党建组织员蒲学锴等主协办单位代表、青少年公益实践共建基地授牌单位代表和全体学员出席。
 

研学绘初心:从实践感悟到成长印记
四天的公益研学之旅落下帷幕,这场跨越深汕两地的研学实践,以“知行合一”为笔,在少年们心中勾勒出公益的轮廓、文化的脉络与成长的轨迹。
研学的课堂从来不止于书本。在刘国玲会长的“公益第一课” 上,“慈与善”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悄然萌发,让他们懂得微小善意亦能汇聚成温暖洪流;蓝天救援队的急救场景模拟演练中,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的实操体验,让责任与担当在模拟救援中变得真切可感;走进深圳科学技术馆,互动展品前的专注探究、科技原理的奇妙演示,为少年们打开了探索世界的新窗口。
文化的传承,在体验中愈发鲜活。小隐中华传统文化非遗基地里,指尖与颜料的碰撞、剪刀与红纸的对话,让脸谱与剪纸的魅力跃然眼前;捷胜镇的沙坑博物馆中,老物件与史料诉说着地方历史的根脉,让少年们读懂家乡故事里的厚重底蕴;擂咸茶的茶香袅袅中,一擂一搅间是民俗的温度;纸浆画的色彩拼贴里,一刀一粘间是创意的绽放;非遗泥塑的泥土芬芳中,一捏一塑间是匠心的传承。而海胆文化展示馆里,从养殖到产业的发展故事,更让少年们看见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深圳学员代表李金泽分享研学收获,提及蓝天救援队授课、非遗基地学艺、科技馆参观等,强调公益力量,呼吁大家点燃公益火种,以行动改变世界,传递温暖。
 
汕尾学员代表陈秋娴回顾研学之旅:从公益课堂到非遗基地、科技馆,于实践中求知,在体验里悟成长。
 
研学途中,林婉晴、李紫菁同学认真记录的笔记,亦是此行珍贵的收获。
 
闭营仪式上,沉甸甸的 “公益新星” 证书是对少年们成长的最佳见证。致公党汕尾市委会专职副主委刘耿文、汕尾市城区捷胜中学校长林君立、深圳市慈善会副秘书长董昕、深圳市慈善行业联合党委党建组织员蒲学锴分别为学员颁发证书。这份肯定,是对四天研学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愿少年们带着这份认可,在公益路上继续前行,让文化传承的使命落地生根。
 

 
协作筑平台:公益与传承的深汕联结
研学的意义不止于少年成长,更在于资源的联结与力量的汇聚。仪式现场,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党委书记黄德枝、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副秘书长许晓君共同为“青少年公益实践共建基地”授牌,深圳市汕尾商会常务副会长、中弘建业(深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正,广东省非遗项目捷胜泥塑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岭南民间工艺研究院研究员周贵彤代表单位接牌。这块牌匾的背后,是深汕两地在公益实践与文化传承上的深度协作,更是为少年们搭建的长效成长平台,让公益研学有了扎根的土壤,让文化传承有了实践的载体。
 
 
聚力向未来:研学赋能振兴的持续动能
最后,汕尾市城区捷胜镇党委书记黄德枝向完成研学的学员表示祝贺,向各主协办单位、帮扶力量等致谢。他认为,本期研学串联起“鹏城智慧”与“捷胜烟火”,学员们在公益课、急救演练、非遗体验、科技探索及捷胜实地参访中,感受多元成长,诠释了“深汕协作・山海联动”。他强调,“中弘生态园”“捷胜非遗工坊”等授牌阵地为活动搭建了长久平台,多方合力是捷胜振兴的核心动力,这些凝聚的合力与共建成果,正为公益研学持续开展和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筑牢根基。
 
第二期研学营的收官不是终点,而是“光明捷胜益起行”系列活动的新起点。当少年们带着收获回到生活,当共建基地的牌匾在阳光下闪耀,我们有理由相信:公益的种子已在心中发芽,文化的根脉正不断延伸,深汕协作的力量将持续汇聚。期待下一段旅程,继续以公益为桥,联结山海情谊,让少年成长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让“益起行”的故事永远在路上。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特别提醒:中经频道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首页|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