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频道网7月19日电(申成勇 韩学艳 黄群展 发自深圳)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成为社会关注焦点。深圳开放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创新推出“阳光艺站”老年教育项目,通过多元化课程设置和特色活动,为银龄群体打造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才华的优质平台。
近日,深圳开放大学内洋溢着浓厚的文化氛围与蓬勃的生机,“阳光艺站”——2025成长型社区老年教育暨新时代社区协作交流研讨会在此举行。本次活动由深圳开放大学(深圳老年大学)主办,深圳市龙华区民治街道北站社区、红山社区、白石龙社区协办,旨在探索老年教育新模式,推动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今深圳的长者不仅追求健康长寿,更追求精神富足、知识更新与社会价值再创造。他们对文化艺术的热情、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此次阳光艺站项目正是针对社区老年群体,突出深圳开放大学对社区文化建设和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作用,依托社区及社会资源,通过SPACE即“学习+党群+社会团体+社区+老年人群”多方联动融合共建老年教育新模式,打造的成长型社区老年教育。项目旨在促进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新路径、新模式,推动社区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
深圳开放大学党委委员、副校长唐伟志在致辞中表示,成长型社区老年教育它不仅仅意味着开设几门课程,更强调构建一个动态发展、持续赋能、多方共创的社区学习生态。其核心目标是:让每一位参与的老年朋友,在学习中收获知识与技能的增长、自信与价值的提升;让每一个参与的社区,在教育实践中积累经验、优化服务、提升活力,实现老年教育与社区发展的共生共荣。
他强调,“阳光艺站”不仅寓意社区的驿站,也寓意着温暖、活力与希望。“我们期待它成为长者终身学习的加油站,让‘活到老、学到老、成长到老’成为现实;成为社区文化繁荣的孵化器,让学习之风吹遍街巷,邻里情谊在学习中升温;成为展示长者才华风采的‘大舞台’,让银龄之美在社区璀璨绽放;成为连接邻里、传递温暖的‘连心桥’,让社区生活因学习而更加和谐美好;成为深圳开放大学、深圳老年大学践行社会责任、引领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闪亮名片!”
活动上,“阳光艺站”成长型社区老年教育项目正式启动。唐伟志、深圳开放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蔡惠、深圳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学院院长吴晓辉、深圳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副院长余小舵、中国文化名人大营救纪念馆馆长朱赤,深圳市住建局四级主任科员、北站社区书记助理孟高樊,红山社区党委委员、工作站副站长林丹霞,白石龙社区党委委员沈仁杰、龙华区妇联执委张瑞雪共同上台启动。这一刻,标志着知识的种子在社区生根发芽,智慧的灯火为银龄生活照亮前程。
深圳开放大学终身教育学院与北站社区、白石龙社区、红山社区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建社区学习中心。这一举措不仅将深圳开放大学的优质教育资源引入社区,更将社区的温暖与活力融入老年教育之中,实现了“高度”与“温度”的结合。
“阳光艺站”项目后续将如何服务社区?社区学习中心如何扎根社区?学习中心前期试点取得哪些成效?项目方代表向少林老师对“阳光艺站”项目进行了详细介绍。向少林阐述项目计划通过搭建协作会、整合社区资源、共建学习中心,并依托特色课程与实践课程推动共学共享,最终实现成果共享与品牌宣传。
在阳光艺站——成长型社区老年教育暨新时代老年教育协作研讨会上,孟高樊首先带来了主题分享《共建幸福家园 托起最美“夕阳红”》,他结合北站社区的实际情况,分享了社区在老年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做法。深圳市诗书礼乐研究会会长张军力分享了《诗礼传家示范社区建设和实践》的主题报告,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角度探讨了老年教育的意义与价值。
蔡惠、孟高樊、张军力、资深社工付美淋、教师代表陈志萍以及优秀学员代表朱赤等嘉宾围绕老年教育的发展趋势、银发经济的助力作用、新时代社区协作的路径等话题展开了深入交流与探讨。各位嘉宾的发言既有理论高度又贴近实际,为老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路与建议。
为了汇聚各界力量推动老年教育深度融入基层治理,“阳光艺站—2025 成长型社区老年教育”项目搭建了一个“新时代社区老年教育协作会”平台,邀请各界从事老年教育的,公益机构代表、社工代表、优秀教师代表以及学员代表等23人担任协作会专家顾问及成员。
“阳光艺站”项目的成功实践,为老年教育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它不仅是知识的传授平台,更是老年人精神寄托的港湾。在这里,银龄群体重拾学习乐趣,展现生命活力,真正实现了“夕阳无限好,何惧近黄昏”的美好愿景。随着项目的深入推进,必将为深圳建设老年友好型城市注入新的活力。
【审核:刘懿】【编辑:刘国栋 】【责任编辑:缪源龙】【文/图:张瑞雪】
特别提醒:中经频道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