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频道网
您的位置:主页 > 旅游 > 文章正文

芽庄印象


芽庄印象
 
¨   易 全
 
 
芽庄市,一个越南中南部地区的50万人口城市,地处著名的军事基地金兰湾以南60公里。我曾有幸两次来过越南,但到芽庄还是第一次。
没有来之前,还以为芽庄是一个新开发的旅游城市。但事实上却出乎我的意料,芽庄是一个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它不仅有着美丽的蓝天碧海和洁净细软的沙滩,并且它还有着足以吸引人走近,能够得以让人触摸品咂,叫人慢慢咀嚼回味,于淡淡中透露出些许法兰西风情的城市风貌。
说老实话,芽庄的海天一色风光并非足够吸引到我,毕竟这里大规模吸引游客的国际海洋旅游起步较晚,海洋旅游基础设施比之国内的深圳、广州、海南等稍显逊色。这里的旅游宣传喜欢用质朴一词来形容景观的原始粗糙是有道理的,毕竟旅游建设除了有好的设计规划外,有实力投入也确实是一个重要方面。




海滩旁的竹木凉亭
以下仅谈一下我在去年12月有限的几天里,对芽庄的一麟半爪初始印象。
 
印象之一,作为省会的芽庄市,并非是一个假现代工业文明之力,快速崛起并已初步现代化的旅游城市。
做一个望文生义的字意理解,听上去芽庄像是一个什么的“庄子”;其实,类似石家庄并非一个“庄子”,石家庄是我国河北省的省会;同样,芽庄也是越南庆和省的省会城市。我们所入住的酒店不仅紧邻海边,晚上睡觉时听得清轰隆隆的海水拍岸声,而且它还地处这个城市的闹市。
初来乍到的第二天晚上,我们一行5人从酒店出来,沿人行道向前漫步;我们一边欣赏着街边鳞次栉比排列的一栋栋现代化高层建筑,一边寻找着当地人购物的集中市场。
被一条步行购物街所吸引,我们走了进去。这条街和国内很多城市的购物街很像,两边排列着一个个摊档,所卖商品以衣物、鞋帽、工艺纪念品、特产食物如腰果等为主。显然,这里的逛街客至少一半以上是我们这样的“外国人”。从口音和长相上看,其中既有俄罗斯人和操英语的欧美客,也有韩国人和日本人;但主要应该还是中国客。这里的卖货者几乎个个都会说中国话,与其交谈似没有太大障碍。

造型奇特的建筑配上灯饰夜间显得十分漂亮
从这个规模不小的步行市场穿越而下,我们来到一条与主街平行的街道,这条道虽然不是主要马路,灯光亦稍显幽暗,但它却更为清静,两边一间间错落排列着咖啡厅、越南风情的中大型水会、Massage(按摩店)和各式各样的小型专卖商店。蓦然间,我发现了一间写着大大的Luxury(奢侈品)字样专卖店。拐过街角,一排楼层不高,夜色朦胧中显出淡黄色,拐着弯占据了两条街沿的法式建筑赫然跃入眼帘。初看上去,这栋建筑的历史应不少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陡然间它让我念起了我出生成长的老上海法租界老城,又恍然来到了我喜欢的比利时布鲁塞尔,德国的杜塞尔多夫,或者法国的里昂。
我们有意在体现城市脸面光鲜外的老城区多走了一些马路,虽然在这里偶然可见盘旋缠绕又拉向不同方向的电线,这种已经过了时的城市供电布线,将时间凝固在了上个世纪的中后期,但这对于我们这些已然过时的老人家来说,看上去却又是那样的亲切。

小街道里的异国风情建筑
第二天日间的参访中,主办方有意识安排了一次宗教之旅。我们先来到当地著名的,建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天主教堂。由于不是礼拜日,教堂并不开放,我们遂只能在外绕圈参观;天主教堂在越南很多,这间教堂虽未见到典型的哥特式尖塔,但其青砖砌就的围墙和里边的礼拜堂墙体,一段段间隔着的十字架标志,依然体现了古典式的庄严和厚重。

绿树掩映下的天主教堂已有近一百年历史
第二个景点是当地的著名佛寺,该佛寺依山而建,在其最高处的蓝天映衬下,矗立着一个巨大的纯白色佛像,无论你走到山顶与之亲密接触,还是在山下一进大门处远观,一如佛教所说的,都显得宝相尊严,气势恢宏。

著名的汉传佛教龙山寺


建于山顶处的白色佛像
最让人震撼的是第三个景点,当地有名的占婆塔。


早在公元192年,越南的占族在此建国,梵文名占婆补罗,意为占族所建之城,《新唐书·南蛮传》始称占婆。《三国志》称此地为林邑(临邑),唐末改称占城十一世纪时占国国势甚盛;十四世纪中由于部族分裂国运转衰。1471年,越南后黎朝攻取占婆大部分土地;及至1802年阮氏立国安南,掠取了占婆全部土地,定都顺化,占婆亡。
占人一度信仰婆罗门教,印度教化是东南亚民族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占婆塔就是当地的婆罗门教遗址,显然早于佛教和天主教进入这里的时间,甚至早于1676年,占人转而信奉伊斯兰教。这是典型的本土早期宗教,浓郁的印度原始宗教气息,给人以强烈的文化震撼;更让人感到有趣的是,笔者在这里亲眼目睹了婆罗门教僧侣的作法仪式,一般人无法看懂,但法师的虔诚和认真,仍给人以强烈印象。
仅将以上观感结合起来看,芽庄,这个同样既有悠久本土文化传承,又有外来深厚西方文化影响的城市,它不是一个由现代工业文明催生,仅仅以物质堆积并快速步进现代化的城市,它的文化内涵即使与河内这样的越南首都比较,也是既相同相似,同时又是各有千秋的。
 
印象之二,到处充溢着浓郁的圣诞节气氛,喝咖啡和度平安夜已成为普通市民的日常生活内容。

街边随处可见的一家普通咖啡馆
芽庄的咖啡馆非常多,多到恐无人能说出一个准确数字。这主要是因为喝咖啡已经成为了当地老百姓的一种平常生活方式。
据越南当地导游跟我们讲,越南的男人没有中国男人勤快,他们通常在早上到咖啡馆坐一下,喝一杯咖啡然后再办其他的事情。
确实,芽庄本地居民大概也就50万的样子,但其咖啡馆数量之多,显然不仅仅是用来应付外国游客。众所周知越南是咖啡产地之一,而其渗滤滴漏喝法,也堪称独具特色。
滴漏式咖啡是将热水倒在盛放于铝质渗滤漏斗里磨碎的咖啡豆上,水缓缓渗入研磨咖啡中,通过过滤,用过的咖啡渣保留在了漏斗里,而滤好的咖啡则收集在玻璃水瓶或壶等容器当中。
由于滴漏式咖啡味道很苦,因此当地的习惯做法是添入炼奶和糖,并且还要快速加入冰块,以使香气瞬时间升起以满足嗅觉的享受。通过现场体验,我总结了三点体会:
1、视觉的享受——通过慢慢欣赏咖啡在玻璃瓶里一条线般流下,可以平静身心,松弛神经;
2、嗅觉的享受——无论你是否加冰,渗出的咖啡液香气扑鼻,顿时感到神清气爽;
3、味觉的享受——无论你是否加糖或奶,让咖啡沿齿颊两侧缓缓咽下,浓郁、厚重的咖啡香味,已然让人物我两忘,不知今夕何夕了!
此外,由于我们是在圣诞节前夕到达,走到哪里都感受到了浓郁的圣诞节气氛。
无论是坐车外出欣赏沿途风景,还是徜徉于街市,各式各样的圣诞树及其装饰到处可见。我们经过的几乎每一个咖啡馆,无论时间多晚,都在播放着经典的圣诞音乐,咖啡吧里夜间安排的演唱,也有很多的圣诞颂歌作品,其中多数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欧美经典之作。
街道的夜景装饰中,在与越南国旗和越共党旗一起辉映的灯饰下,许多轻松快乐的圣诞灯饰,大大的英文美术字随处可见;笔者见到有当地打扮入时的年轻女孩,在酒吧门口和着音乐跳舞,而经营者则任其陶醉,并不加以驱离。
我们路过芽庄市中心地带的一个街边广场时,在一个很漂亮的大型圣诞树下,许多年轻的夫妇正带着他们的孩子,驾驶着儿童小车在广场里穿梭;旁边停着的一辆路虎SUV,被打扮成了平安夜的圣诞老人雪橇,车前座外侧一边一个装饰翘起的鹿角,配上撅起的小鹿嘴巴,活脱脱像是圣诞老人的雪橇座驾。在大道旁著名的那个现代感子弹头状教堂旁边,正在搭建着迎接圣诞平安夜大型歌舞活动的钢架演出台。
由于会议的统一安排,我们未能赶上参与圣诞平安夜的活动,但就所见来看,这里的平安夜虽并非宗教气息浓郁,但作为显然已经平民化了的节日之一,应该是充满了喜乐和安祥的。
 
印象之三,社会安定祥和,很少见到安保和警察巡逻。
缅甸妙瓦底大面积诈骗事件被揭露以来,有关东南亚地区国家不安全的传闻在网上疯传,近期更听闻国内的一些旅行社遭遇了要求退团的困境。笔者今年上半年在泰国的曼谷和芭堤雅旅行了一周多,从未遇到过什么危险的事情;在芽庄的这些天里,也是没有感到身处都市当中,还有什么可怕的地方。
如果说,白天里的活动因人数较多,并且出行都为大巴,自然会安全许多的话,那么夜晚的穿街走巷应该能看出一个城市的治安状况如何。我们在芽庄的晚上逛街,几乎没有看到过巡逻警察和警车。前面提到过的圣诞前夕穿梭街市夜游,我一共只碰到过两位身穿Security标识制服的保安员,两位老兄似乎无所事事,正站在街旁凑成一堆抽烟,两人的表情看上去很放松,似乎只是例行公事,不会发生什么事情。
看上去和中国一样,在芽庄的几天里,我们看到的多数是保安员、停车场管理员等,但真正的警察,包括交通警察都不是很多,至于像我在巴黎、里昂、布鲁塞尔等欧洲名城里的重要地标景点,随处可见到的荷枪巡逻警队,更是一次都没有看到过。
确实,芽庄不同于国际化程度更高的首都河内,在那里的城市中心地带,是可以看到荷枪执勤的警察。
在芽庄,长达7公里海滩边晒太阳和看海的游人,高大的热带树林下牵手漫步的情侣,人行道旁随处可见的泡咖啡馆人群,一副慢悠悠叹生活的闲适图景,显示出当地的社会安定与祥和。
 
芽庄,这个蓝天碧海映衬下,被绿树婆娑所环抱的美丽海滨城市,正以其跨亚欧多元文化的交相辉映,缓慢显现出这个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城市所独有,集外在美丽与深刻内涵于一体的现代海滨城市景象。

欢迎来到珍珠岛(当地的一个著名景点)

从珍珠岛岸边远眺芽庄市区

穿梭于芽庄市区和珍珠岛的水上巴士络绎不绝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特别提醒:中经频道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首页|关于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