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锅气”对抗预制菜,20元的小炒,炒热异乡胃
九五后东北小伙深圳开出湘菜馆
中经频道网3月22日讯(易全 郑贱德报道)在深圳景田地铁口转角处,一家不足100平米的湘式小炒店每天中午都排起长队。操着东北口音的九五后老板小郭,正用湖南师傅现炒的辣椒炒肉,在预制菜盛行的餐饮江湖里,开辟出一条“反标准化”的生存之道。
从深圳连锁餐饮品牌管理层,到街头小店的老板,小郭的转型源于一次深夜顿悟:“深圳有约近400万湖南人,但却吃不到一口带有‘锅气’的家乡味。”数据显示,湖南籍人口占深圳外来人口近30%(初步统计约有480万),而市面上的湘菜馆多以预制菜为主,标准化流程下难寻“锅气”。

现炒的 “不完美主义”
不同于中央厨房配送的预制菜,小郭坚持从市场采购新鲜猪肉和辣椒等原材料,全部菜品现点现炒。“锅气是湘菜的灵魂”。他坦言,开店初期因厨师手法差异导致菜品分量不一、咸淡不稳定,曾纠结是否引入标准化流程。直到有顾客评价:“这个店里的菜,就像家里的炒菜,每次味道都有点不一样,这才是烟火气”。如今,门店保留了:“不完美”的现炒模式,同时通过顾客反馈优化出餐,使得仅辣椒炒肉这一款菜式的复购率就达到了70%,有些客户甚至一周来5次用餐。
“笨功夫”里的竞争力
当被问及核心竞争力,小郭坦言:“过往在连锁品牌做管理,天天追求标准化、中央厨房,但我更想用不讨巧的笨功夫”。厨房里,老母鸡汤用文火煨足6小时,辣椒必须手工去芯以避免呛喉,就连衡阳碎肉粉的码子都坚持当天现剁。这些细节顾客可能看不见,但尝得出。他指着后厨忙碌的师傅,“就像这碗郴州杀猪粉,猪肝、猪血必须凌晨从市场直送,焯水时间精确到15 秒,久了就老,短了有腥味。”

用纸巾“埋彩蛋”
在装修简朴的店里,细节处藏着小郭的巧思:餐桌上摆放的是广东人眼里的纸巾界贵族 —— 得宝纸巾。这种纸巾成本比普通款高3-4倍,但顾客擦嘴时能感受到用心。小郭引用同仁堂古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认为餐饮的诚意藏在每个细节里。13.9元的衡阳碎肉粉、25.9元的辣椒炒肉,搭配免费的五常大米饭和红薯粥,让小店成为周边上班族和居民的 “第二食堂”,日均翻台率达到了6次。
反预制菜的生存法则
在预制菜占据深圳餐饮市场近乎40%份额的当下,小郭的现炒模式毛利率稳定在60%以上。“人工成本确实高,但食材新鲜度能转化为复购率”。他透露下一步计划在深圳其他社区复制模式,“让每个湖南人走出地铁口,都能闻到家乡的辣椒香。”
记者手记
当标准化成为餐饮行业的“政治正确”,小郭的“反标准化”实践恰恰击中了都市人对 “烟火气”的渴望。从东北小伙到深圳店主,他炒的不仅是湘菜,更是对餐饮本质的坚守 —— 锅气里藏着人情,“笨功夫”中见真心。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特别提醒:中经频道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