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破局:精准施策重启发展引擎
面对发展困境,新任领导班子以“穷不怕苦不怕,就怕思想没变化”的坚定决心,果断按下发展“快进键”。矿井迅速成立联合试运转工作专班,设立多个专业小组,从机电运输、通风、采掘到技术保障、安全监控、物资供应等环节全方位护航。通过启动新副井施工、新增开拓头面,将“停滞项”转化为“攻坚点”;实施“挂图作战”,将工期分解到季、细化到周、量化到岗到人;优化生产组织和系统工艺,打破传统流程束缚,实现“按天推进”的工作常态。
短短数月,沉寂的工地重焕生机,运料车穿梭、掘进机轰鸣,一幅攻坚画卷在太行山下铺展。

创新:技术引领智能转型
建成安阳首个智能打钻抽采系统集群,瓦斯抽采浓度稳定在95%以上,发电量从日均5000度飙升至20000度,年增效益432万元,真正实现“变废为宝”。首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严格执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行包机、包片制,确保设备安装一架合格一架,为联合试运转创造良好条件。
如今,井下机械臂精准作业,数据实时回传;地面调度中心"数字大脑"运筹帷幄,万兆网络贯通井上井下,传统煤矿的“黑粗重”正加速向“高精尖”蜕变。

提效:精细管理激活团队动能
针对单班人员紧张难题,创新推行“八点班检修备料、生产班掘进支护”模式,落实交接班“双验收”(工程质量、物料归位),形成“准备-生产-验收” 良性循环,单班有效作业时间延长4小时;创新“荣誉餐+龙虎榜+出勤奖”立体激励机制,让实干者“既有面子又得实惠”。液压锚杆钻机让锚索孔施工时间从18分钟缩至10分钟,综合支护效率提升30%;智能化采煤系统实现远程精准控制,既保障安全又提升效率。
如今,精细管理的“乘法效应”,让项目推进按下“加速键”。
聚力:精神传承筑牢堡垒
“问题不解决不放手、当日工作不总结不休息!”80后机电队长郭广华的铁规,成为千名职工践行红旗渠精神的生动写照。在安装攻坚期,团队立下“每日5架”目标,凌晨五点就赶到现场;郭广华处理完井下故障,听说地面支架对接有偏差,顾不上洗澡就返回现场调整。上级单位全力支持,深入施工现场协调资源;干部职工凝心聚力,在专业人员紧缺、技术力量薄弱的情况下,争分夺秒完善工作。没有惊天动地的誓言,只有“早日投产”的共同目标;没有畏难退缩的抱怨,只有“自力更生”的韧劲。红旗渠精神如“粘合剂”,将千人力气聚成“万吨力”,攻克一个又一个瓶颈。
蜕变:智能矿山谱写新篇
2025年7月26日,首采工作面切眼精准贯通,标志着这座老矿成功实现向现代化智能矿井的华丽转身。正如鑫龙煤业党委书记、董事长康彦所说:“成功没有捷径,只有脚踏实地、不怕吃苦,才能拨云见日。”

大众煤矿的蜕变证明,红旗渠精神在新时代依然闪耀璀璨光芒。这座矗立在太行山麓的智能矿山,不仅产出照亮万家的“乌金”,更续写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华章,成为中国煤炭工业创新求变的生动缩影。
【审核:杨志龙】【编辑:欧阳军 】【责任编辑:缪源龙】【供图:刘锋】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特别提醒:中经频道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