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经频道网
您的位置:主页 > 名人名企 > 文章正文

五载粮心路 一部品质史——汾酒第一车间深入新疆奇台

中经频道网8月9日电(申成勇 韩学艳 黄群展 发自新疆昌吉)7月的风掠过天山雪线,在海拔2000米的江布拉克草原卷起千顷麦浪,这里是北纬45°黄金种植带、“绿洲粮仓”新疆奇台县。阳光洒落在“汾酒大麦1号”试验田间,专家、农户俯下身,手指拂过饱满的麦穗,露出欣慰的笑容……在“汾酒第一车间”的收割现场,新疆大麦与清香汾酒有一个跨越五千多里的品质约定。
  作为清香型制曲的关键原料,大麦可以提供良好的麦香味和清香味,同时,制曲过程中,大麦酶系发达、淀粉含量适中,十分适合固态发酵所需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促进发酵过程。汾酒“第一车间”选定有着“麦乡”美誉的新疆奇台县,用于种植符合酿造标准的汾酒专用大麦良种。
一颗“粮心”向奇台:“汾酒大麦1号”背后的品质约定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郭刚刚介绍道,奇台位于天山北麓,属中温带大陆性半荒漠干旱性气候,气候条件相对适宜的同时,光照又相当充沛,年日照时间约3000小时,全年约160天的无霜期,加上雪水的浇灌、肥沃的土壤……为麦类作物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基于这份禀赋,奇台耕作历史长达4000多年,自汉代以来就拥有享誉塞外的“北部粮仓”之美誉,当下,奇台坚持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全县有耕地220万亩,是国家认证的“麦乡”。
  这自然成了汾酒寻觅理想原粮的宝地,如今,由汾酒集团与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联合认证的汾酒大麦制种基地——新疆奇台试验站落脚于此。
  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奇台综合试验站站长向莉介绍道,试验站主要开展一些大麦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科技服务和示范推广工作。今年,站点引进刚被定名为“汾酒大麦1号”的优质制曲专用品种,在奇台对其进行试种,该品种田间表现非常好,即使经历了极端的大风大雨天气,表现也可圈可点,希望能在奇台旱地大面积种植推广。
  为何要培育专用大麦?郭刚刚指出,农业生产中,种子是“芯片”,良种能保障粮食生产效率,让单位面积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据悉,汾酒专用制曲大麦汾酒大麦1号是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培育,经过汾酒集团测试认定,联合国家大麦青稞产业技术体系在新疆奇台开展示范推广的专用新品种,不仅亩产高、抗逆性强,其核心指标更精准契合优质白酒酿造需求,为后续制曲糖化及发酵过程奠定了卓越的原料基础。
  回顾汾酒多年“粮心路”:始于品质追求,终于繁星满天
  早在2009年,汾酒就以北纬36度到45度的“黄金种植地理带”为基准,建设了适合高粱、大麦、豌豆种植生产的原粮基地,总规模达到140万亩以上,形成了“土地一备案+五统一”的原粮基地种植管理模式,并千里种粮、运粮,构建起“种、酿、藏”全产业链绿色品质长城。
  汾酒对“粮心”的坚守,经年累月,初心如磐。如今,奇台已成为汾酒品质版图中重要一环。在业内人士看来,汾酒与奇台的合作,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双向奔赴。
  在国人餐桌上,大麦或许不是主角,但在酿造的世界里,它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无论是白酒的醇厚、啤酒的清爽,还是威士忌的馥郁,大麦都是不可或缺的奠基者,堪称“世界第一酒粮”。此次汾酒的到来,也点燃了当地农户、科研工作者及产业相关者的热情与希望。
  同时,这也是对汾酒品质的深度赋能,两者一拍即合,交出互利共赢的答卷。在以汾酒为代表的酿造企业支持下,汾酒希望打造一个从优选品种、优良原料到优质产品、优秀品牌的完整路径。对此,郭刚刚也表示期待:“像新疆这么好的产区,产出这么好的大麦,我们希望凸显出它的品质优势,赋能汾酒品牌及整个酿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诚如所言,在种业振兴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汾酒与土地共生,让一粒种子的旅程与一瓶美酒的诞生同频、生态链与产业链共振;与农民共富,在“十五五”关键节点,以订单模式构建乡村振兴的“汾酒样板”;与时代共进,在白酒市场“不缺酒但长期缺好酒”的当下,汾酒在原材料供应、绿色化转型等质量保障方面寻求新突破,建立“粮心、酒魂”的信任闭环……
  始于品质追求,终于繁星满天,这种将企业发展命脉与国家战略绑定的自觉,恰是头部企业应有的担当。如今,“汾酒第一车间”IP已经走过五年,五年不是终点,而是汾酒品质宇宙的新起点,这条逐渐臻于卓越的“粮心”之路,正向光而行,通往中国白酒更美好的星辰大海。
  
    【审核:刘懿】【编辑:刘国栋 】【责任编辑:缪源龙】
【图源网络】
说点什么吧
  • 全部评论(0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特别提醒:中经频道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首页|关于我们